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Facebook, Google, Texting, and the Age of Social Networking.

 

2003年4月,美國民眾花在臉書的時間是零,2009年4月,他們在臉書的停留時間是138億7264分鐘,是的,這就是數位浪潮最佳的寫照。因為社群、因為數位媒介、因為不再是媒體主宰內容.....,因此要與消費者溝通,不能忽略的傳播管道就是數位媒介。

不過,也因數位環境而衍生出了眾多新奇與無奈的數位行為症狀,這些數位併發症實際上是與潛在客群溝通的絕佳工具,如果行銷人能善加利用。

 

其實這本書並非單一作者,而是以眾多作者的單篇文章內容做為本書內容,而這些單篇內容,如果對於數位行銷有興趣的人應該大多都看過了,故這本書比較適合在短時間內獲悉大堆頭的數位文章的讀者所需。

 

本書開宗名義提到數位浪潮風起雲湧,舉個例子:華爾街日報擷取虎媽的戰歌(Tiger Mother)這本書部分內容,將其中提及中國母親優於西方媽媽的尖銳言論搬上檯面,在短短幾天,各大部落格與非主流評論皆針對此篇文章相互批評與攻訐,進而影響到傳統媒體;廣播電台、平面週刊甚至電視媒體,更別說透過Google搜尋相關的內容與文章多到難以數計,而就是典型的因為數位內容造就的病毒式感染與擴散,也是讓數位行銷人最愛掛在臉上的病毒式行銷的一種。

 

行動媒介(智慧型手機、平板)的興起再度引發數位浪潮的另一次高峰,新的族群-低頭族隨處可見,足以說明行動工具的普及性。雖然不至於取代PC版網路,卻也夠資格成為溝通消費者的傳播媒介之一。對於操作行動媒介,要有個不同的認知,內容不是重點(使用智慧型手機通常是在行動中,使用平板的時間也無法長時間持續),重點在於接觸,如何在對的時間點接觸?在洽當的地點接觸,這才是操作行動媒介的成功途徑。不過,畢竟是行動媒體對於傳播而言是個新生兒,如何精準有效率的運用,我想眾家行銷人員應該都在汲汲營營學習與觀摩吧!

 

隨著智慧型手機、YouTube、臉書、微網誌、通訊APP、微電影…等等數位媒介與工具在消費者的生活周遭佔據大部分時間,想要了解這些成員如何影響消費者你我的心理層面,那麼就花點時間看看這本書吧!

 

 

書名: 數位併發症

作者: Mark Baulerlein

出版社:時報出版

出版日期:2012年8月

定價:320元(NT)

頁數:351頁

數位併發症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雷納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