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十年是社群的時代,未來十年是遊戲的時代
曾幾何時,在臉書上與朋友間的問候語流行:你今天收成了嗎? 或者是我的菜被偷拔了….。是的,這就是遊戲化的行銷模式,不過,因為開心農場本質就是遊戲,而且是藉由臉書(社群)擴散而夯起來的。社群雖不能說是日薄西山,但倒是可以形容為激不起浪花的平台。
因為網友已習慣於社群上分享生活點滴,亦已認清社群平台上玩的把戲,也逐漸對於分享(帶有廣告與獎勵的內容)失去熱血,未來想再經由社群行銷達到廣告主預期的擴散效益,困難度將提高許多。
因此,本書作者特別提出遊戲化的時代將是未來十年的行銷概念(不是用以取代社群行銷,而是強化社群行銷的擴散本質。)
遊戲一直是普羅大眾最容易接受與參與的活動之一,而遊戲化行銷其實一直都存在的,只是行銷人員並沒有更深入肯定它的價值所在。加入會員,可以依據日後消費金額累積點數,或是會員日可享折扣,另外點數加倍奉還,或是網路活動闖關之後,除了小紀念品,還有參加抽獎的機會……..諸如此類都是屬於遊戲化行銷的一環。Facebook、Twitter…等社群的出現,讓遊戲化的活動迅速累積人氣與擴散。不過這類的操作模式應該要轉變了,才能延續社群行銷的廣告效益。
作者以現今最夯的慢跑活動當做範例說明;慢跑原本就是屬於實體生活的一種行為,與虛擬世界的連結性根本不強。Nike卻改了這個狀況,他們最初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感應器,讓跑者放在球鞋裡面,並結合ipod,可以將資料記錄在ipod內。而當智慧型手機問世,專屬的APP也應運而生,個人專屬的運動頁面也出現了,更棒的是跑友不但可以將運動資料上傳,更可以設定將訊息在社群上與朋友們分享,甚至可以邀請好友一起加入運動,而這就是遊戲化行銷的精髓。
換言之,社群行銷是聚焦如何誘使目標對象做分享的動作,遊戲化行銷則是先讓目標對象主動參與活動(事件),進而引起消費者的自我意識的分享熱情。而更大的差異點在於,遊戲化行銷絕大部分都可能是虛實整合的行銷,社群行銷則需要想盡辦法整合,施力點大不相同呀。
遊戲化的行銷,可以用在無聊的政令宣導的節電概念(作者在日本311地震後,想了很多省電節電的方式,最後真的引起某些網友的興趣,進而做出一款APP),可以讓廣告主在招募會員時候更加輕鬆與快速(消費金額累積點數的門檻須要加入遊戲的成份,有如線上遊戲打怪練功得虛寶的模式)。官方的粉絲團或是Twitter也需要遊戲化,慣性的丟訊息、PO圖文,最終落得粉絲或是推友都彈性疲乏了,也引發不了他們的激情再起。
所以就開始好好研究熱門遊戲內容,看看他們是如何讓玩家持續不墜的魔力。藉由遊戲的視野來發展下一個十年的行銷手法吧!
書名:遊戲化的時代
作者:井上明人
出版社:時報出版
出版日期:2013年11月
定價:280元(NT)
頁數:238頁